土家恩施魚木寨被遺世的千年古寨
上品旅游 2015年03月17日 12:01
土家恩施魚木寨 被遺世的千年古寨,恩施,利川,魚木寨。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圖片來源:@柴文魚木寨古墓群,特別是那些石制墓碑正是寨中的一奇,被譽為“民間十三陵”。魚木,,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魚木寨古墓群,特別是那些石制墓碑正是寨中的一奇,被譽為“民間十三陵”。魚木寨中現存的大型墓群共9座,最早的建成于道光十五年(1853年),多數建成于清同治、光緒年間,這些墓群多散布在村莊邊,田野邊,樹叢中,甚至還有建在民宅旁的。參觀的第一座古墓是建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寨中巨富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此墓有著一個非常雅致的名字“雙壽居”,而且墓就建在村中的一片民宅之旁,這是一座足以令人詫異,令人驚嘆的古墓。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還未到墓邊,路邊已然出現了一座雕刻精美的方型石樁;走近幕前,但見墓的四周建有一圈護墻,半人高的前墻上雕花蹲獅,側墻與后墻則相對較高,墻頭有飾垛;墓的左右各開有一進入墓院的側門,右側門是一半圓翹角的門頂,外額匾內書“自在堂”,門楣上的浮雕是一組“迎親圖”,或抬橋,或擊鼓吹號,形象生動;門內額題是“千秋樂”,門楣上的浮雕則是“雙鳳朝陽”,線條細膩流暢,構圖新穎,此門上刻有一幅楹聯:“龍藏魚木寨,穴居陽和灣”;隔著前墓院與左門對稱的右墓門制式完全一樣,門內額題是“萬年芳”,其下浮雕鳳凰牡丹,外額匾內書“逍遙亭”,匾下浮雕為“榮歸圖”,其中所刻人物或揚鞭走馬,或舉旗揚幡,氣氛熱烈,形態逼真。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站在前墓院內,終可以看清此墓還有一座后院,中間以一堵半人高的有檐石墻與前院隔開,石墻正中為一半圓頂的門樓,其外額匾上豎書“雙壽居”,門內額題為橫書“藏壽”二個大字,一幅“龍真穴正地,砂明水秀鄉”的楹聯分鐫門柱之上,對此墓的風水是極盡美譽之詞;而緊挨門柱兩側的石墻呈八字形,墻面上左右各鐫刻有“福”、“壽”兩個大字,不僅字形巨大,書者筆法圓潤,更是一氣呵成,果真是出手不凡。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后院內的墓前立著一座四柱三間三重樓閣式,飾有龍形飛檐的石牌坊,這座題刻為“窀穸堂”的牌坊竟然仍是一座墓碑,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為富麗堂皇的墓碑了,曾經去過唐、宋、明、清幾朝皇陵,那些帝王的墓碑遠不及此,堪稱是個石雕藝術的精品,但見:其底層鏤空,墓主姓名等文字,掩于雕有纏枝花卉等圖案的鏤空花窗之后;墓碑的一層飛檐之下則雕刻著忠孝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形象格外生動;二層飛檐之下則有福祿與哪咤等諸神相守,其中最外側的牌柱上各刻有兩扇半掩的大門,門中各有一位婢女從門中探身向外觀望,情趣盎然。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在寨中行走時,經常能看到山野間殘存著許多石制墓碑,各個精美絕倫,而一些朝向甚佳的壩場上,也可見大片的鋪石遺跡,規模之大,遠甚于“雙壽居”,向導證實那里原來曾是一座大如山中之城的古墓。
在寨中的一片樹林中,孤立著一座四柱三間三重樓閣式的石牌坊,四周并無象“雙壽居”一樣的墓墻墓院。這座牌坊于柱、枋之上遍布浮雕與鏤雕,圖案多為奇花異草,鳳鳥瑞獸,更有許多戲文人物,真是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新浪旅游配圖:魚木寨 圖片來源:@柴文 牌坊中有兩處別樣的精彩,一是坊中一門,門內兩側壁上各雕有一童子與書生立于案幾之上,門內穹頂之上,雙獅拱衛之間是一八卦圖形;最特別的是牌坊之后,為一立柱,立柱的正面為一如意佛,雙手展著一幅書有“一團和氣”的卷軸,而立柱的左右面則各書有“壽”與“福”字,待看清柱上“向母閻孺人墓”的字樣,才知此柱乃是墓碑,如此形制的墓碑還是頭一次見著,實屬奇特,這墓就是向梓夫人墓。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