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意外發現千畝石林欲打造石林公園創5A景區,旅游。日前,央視外景拍攝組在航拍豐都縣都督鄉沙坪靈山萬畝草場時,意外發現千余畝石林景觀,沿山分布,層層疊疊,其中還有通向,,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日前,央視外景拍攝組在航拍豐都縣都督鄉沙坪靈山萬畝草場時,意外發現千余畝石林景觀,沿山分布,層層疊疊,其中還有通向山頂的天然草坪步道。

都督鄉副鄉長廖克海、重慶探險協會洞穴探險組織菲尼克斯重慶探險隊,跟隨央視外景拍攝組,見證了這片石林的獨特魅力。

特色
石林中有天然草坪步道
廖克海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石林所在的靈山海拔1600米左右,山上懸崖邊有一塊酷似睡佛的巨石。
廖克海說,當地村民對這里的石頭習以為常,沒有特別關注。直到這次航拍,廖克海等人再次攀登靈山,才發現石頭分布很廣,造型各異很有特色。
重慶探險隊成員鄭凱告訴記者,這里應該是喀斯特地貌的產物,形成時間或在10萬年以上。
廖克海向記者描述道,石林的密集度很高,山腳巖石若隱若現,從山腳到山頂逐漸增多,如果開發出來,或將有萬余畝。相較于其他石林,這座天然石林有一個亮點:石林通往山頂的路上,形成了天然草坪步道,普通人無需攀巖工具就能輕松穿行其中。
鄭凱也表示,步道或許跟以下兩個原因有關:一方面可能是村民長時間爬山過程中改變了路的走向,另一方面是長時間風化等過程中,石頭被腐蝕,慢慢形成如今形態。
傳說
唐朝都督石林中修廟宇
在石林深處懸崖邊,可以隱約看到一個木質結構的房頂。這座掩藏的建筑物其實是座廟宇,村里人叫它石筍寺。
關于這座廟宇,村里有一個傳說。
廖克海告訴記者,他聽村里老人講,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從豐都陸路到彭水,都督馬炟承擔了護送李承乾的任務。
馬炟帶著十八武士護送李承乾經過豐都都督鄉時,被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當即將身邊攜帶的金鐘贈予村民。
后來,李承乾死在途中。李世民決定追究護送人的責任,馬炟及屬下只得找地方躲避,仍鐘情于都督鄉自然風光的馬炟決定在都督鄉的天坑內躲避一陣。
在這個期間,馬炟既對石林風光著迷,又被當地淳樸民風感染,決定籌資在這里修建廟宇,祈愿四方平安。
村里人相傳,修了這座廟宇后,村里年年風調雨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外鄉人,修了金鐘樓,將他當年贈予的金鐘懸掛于鐘樓上。
發現
洞底湖泊生長盲魚蝌蚪
鄭凱介紹,央視外景拍攝組拍攝主題是極限自然地理風光,節目可能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鄭凱告訴記者,探險隊在跟隨央視拍攝中,在洞穴探險方面也有新進展。
在都督鄉師家嵌天坑溶洞中,相通相連的洞穴綿延16公里。探險隊對坑底月亮洞進行了深入探索。
“我們在之前探洞的基礎上向前延伸了幾百米,發現了地下湖泊。”鄭凱告訴記者。
鄭凱介紹,地下湖泊在洞穴大廳處,這里有四五個小瀑布不停注水,湖泊四周都是巖壁。探險隊用激光測距儀初步探測,湖泊寬30~40米,長50米左右,推算出豐水期水面面積應該有2000~3000平方米,枯水期有1000~1500平方米。
探險隊還在這里發現了洞穴生物盲魚和蝌蚪,說明這里水質優良,流動緩慢,為洞穴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鄭凱說,這個地下湖泊很有意義。如果地下湖泊面積過大,容易出現坍塌等情況,它要在大小適中、水流平緩、有源源不斷的水注入等多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
探險隊初步觀測,湖泊旁還有石壁,人無法進入,湖泊的實際面積或許大于目前的結論。
計劃
打造石林公園創5A景區
“這片石林將打造成新的旅游景點。”昨日,廖克海告訴記者。
他說,都督鄉有天坑、溶洞、峽谷、云海、絕壁古寨、千年古樹等30個景點。都督鄉已經將開發計劃提上日程,計劃打造5A景區,目前正在申報4A級景區。
這次發現的石林也將列入項目,將打造成石林公園。這個景點將有多項看點:除了登石山,還有觀云海、觀雪景等欣賞自然風光的耍事。
專家:石林是水塑造的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徐剛,看了石林照片后表示,照片上的地貌是石林,確切名稱是溶溝與石芽,屬于喀斯特地貌。所謂溶溝,是地表水將可溶巖表面溶蝕出的溝道,即溝槽,通俗說法是天然步道。突出于溶溝之間的石脊稱為石芽,也就是石林。
徐剛說,從照片上暫時不能看出這片石林地層形成的時代,一般來說是第四紀以來形成的,但具體時間要研究才能確定。在調查該地區地質構造、地層時代以及石林地貌特征、發育和形成時代后,才能判斷這片石林的開發價值。
自駕參觀石林這樣走
自駕到都督鄉參觀石林等景點,可以這樣走:
主城至豐都縣雙路鎮高速路下道后,從南天湖至暨龍到都督,時間約4小時。
目前,都督鄉的景點都是免費參觀,鄉內有多家農家樂,有垂釣等各種農家耍事,每人住宿價格在20元到100元不等。在農家賓館里,也能吃到各種綠色生態食品,比如糧食豬肉,無污染蔬菜等。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