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蘇城靜謐中的另一種美,蘇州,攝影,楓橋,虎丘,秋色。任蘇州市吳中區美術協會會長的農民畫家曹仁容先生,他用那蘸滿了熱愛家鄉之情的畫筆,描繪出姑蘇大地四季的風景名勝,景,蘇州旅游、游記攻略,蘇州旅游景點,蘇州好玩嗎,蘇州在哪里,蘇州有什么好玩的,蘇州怎么去,蘇州怎么走,蘇州住宿,蘇州景點景區
任蘇州市吳中區美術協會會長的農民畫家曹仁容先生,他用那蘸滿了熱愛家鄉之情的畫筆,描繪出姑蘇大地四季的風景名勝,景麗可賞,墨妙耐品,令人賞心悅目。“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隨著愈來愈凜冽的北風侵襲而來,蘇城也逐漸投入了秋的懷抱。“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場秋雨一場涼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江南秋色,也在這秋雨的洗禮下變得更加嫵媚迷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蘇州那別有韻味的秋。
蘇州天平山
天平山的楓葉入秋經低溫霜打后,葉色逐漸由青變黃、轉橙、呈紅、泛紫,往往一棵樹上就五色并存,是名副其實的“五彩楓”。有的還會呈現出淺絳、金黃、橘黃、橙黃、橙紅等美麗色彩,“似燒非煙火,如花不待春”的感覺油然而生。半山腰的望楓臺是最佳觀賞處。
天平山天平山是一處適合旅游休閑的地方,有樓堂廊榭、有歷史人文、有碑刻遺跡、有峻奇山石、有五彩紅楓……
天平山天平山的紅楓,學名楓香,葉呈三角狀,植株較其它幾處高大,粗壯挺拔,主干高達10層樓房,要兩三人才能合抱。近些年來,天平山風景管理處又栽種了2000多棵“接班楓”,與古楓林形成一片,時至深秋,交相輝映,景致更為壯觀。這些楓香樹,由于樹齡不同,地勢不同,長勢有強有弱,又受山體阻擋,所接受的寒氣不一樣,其葉的色彩變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淺,甚至出現綠叢中一株紅。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樹的大小枝葉上呈現出嫩黃、橙紅、赭紅、血牙紅、深紅等自然景觀,似如鮮花爭艷,為樹冠之花,人稱“五彩楓”。楓紅時節,天平山麓紅霞繚繞、丹楓爛漫。
天平山 攝影:古美兵子天平山海拔 201 米,山勢峭峻奇險,古稱白云山,又名賜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歸葬之地。境內開辟有:天平山風景名勝區,景區占地近百公頃,向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有萬笏朝天、高義疊翠、萬丈紅霞、玉泉輕吟等十八勝景。“吳中第一山”、“江南勝境”之美譽,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天平山 攝影:古美兵子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的園林藝術可以說已經達到蘇州園林的頂峰,是所謂的集大成者。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后,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該園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
拙政園 攝影:暢游江蘇雖是初秋,荷塘里還是有些殘留的荷葉。園林里的竹制花架,上面爬滿了紫藤。矮矮的竹籬笆外,是各色菊花。
園里有時會舉辦刺繡展覽,現場布置了展臺,表演刺繡,另外,還有名家的繡品展覽。
拙政園 攝影:暢游江蘇景點導覽
大門-蘭雪堂-綴云峰(聯璧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復廊-倚虹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風四面亭-柳陰路曲-見山樓-花徑-倒影樓-與誰同坐軒-笠亭-浮翠閣-留聽閣-盆景園-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別有洞天-玉蘭堂前平臺-香洲-小飛虹-倚玉軒-遠香堂-枇杷園(住宅)-海棠春塢-聽雨軒-放眼亭-大門
特別提示
1、拙政園旅游四季皆宜,但最好能避開節假日高峰期。
2、園林使用手持式電子導游機,在入口可以租用。
3、出拙政園后,向西走100米,可到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沿園林路步行百米左右可到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
4、3-5月舉辦杜鵑花展,7-9月有荷花展。
門票信息:淡季(10月31日-4月15日)50元,旺季(4月16日-10月30日)70元。
開放時間:7:30-17:30
地址:蘇州市平江區東北街178號
交通
汽車北站出站口乘坐5路、55路、529路到達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
汽車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811路到達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向東步行約500米到拙政園。
蘇州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江蘇省蘇州城西閶門外的楓橋鎮,一直以來,總是與“江楓漁火”一起出現在世人面前,扯也扯不斷。行走在江南的秋天里,空氣清新而溫潤,看不到北方黃葉飄零、金色鋪地的景象。
近了,有座很普通的石橋,綠茵茵的河水像一條柔滑的帶子靜靜流淌,水面上倒映著婆娑的樹影。水面不寬,看上去只是一條平常的小河,全然沒有綿延1794公里浩瀚京杭大運河的氣勢。或許是歲月的變遷磨細了身軀,也或許這僅僅是大運河的一條涓涓支流。橋邊,就是始建于南朝梁代,重建于清朝光緒年間,黃墻黛瓦、蒼松翠柏、莊嚴肅穆、人頭攢動的寒山寺了。
整個寒山寺并不太大,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偏殿、藏經樓、碑廊、江楓樓、鐘樓等。走進寺門前行,一座拴滿紅布條的精致玲瓏的爐臺銅鼎后,便是翹角飛檐的正殿,門桅上掛著3塊橫匾,兩邊分別是“正法久住”和“續佛慧命”,正中間是“大雄寶殿”,兩側門柱上是清朝學者陸潤庠撰題的一幅長聯:“傍山新結構依舊楓江野渡客船夜半聽鐘聲,近郭古招提毗連滸墅名區漁火秋深涵月影。”正殿上供著釋迦牟尼金身佛像,殿兩側靠墻為十八羅漢像。佛像后面與一般寺院供奉菩薩不同,這里供奉的是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游人紛紛在這里虔誠地燃香、作揖、跪拜,心中默念著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祈語。后面的藏經樓底層是寒拾殿,寒山、拾得二人的木雕金身塑像立于殿中,皆為笑面,一人手執荷花,一人手捧篦盒,世傳為“和合二仙”,其意為和(荷)諧合(盒)好,過去江南一帶婚慶時常掛二仙畫軸,以圖吉利。
寒山鐘聲 作者:曹仁容關于寒山寺的來歷,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對親如兄弟的好朋友寒山和拾得。一次,寒山偶然聞知與自己定親的姑娘早已和拾得互有愛意,幾番思量后,留下一封祝福拾得和姑娘美滿幸福的書信,毅然離家到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出家為僧,后轉至蘇州城外的妙利普明塔寺住持,妙利普明塔寺遂改名為寒山寺。拾得得知事情原委后,也離開了姑娘,跋山涉水前去尋找寒山,皈依佛門。拾得半路折荷花攜帶以利遠行,終與寒山在寺院重逢。兩人相見時拾得手執荷花依然鮮艷,寒山捧篦盒笑臉相迎,留下一段佛緣佳話。歲月悠悠,流淌不息的運河水見證了這一對好朋友的和合,是否也蹉跎了那位不知名姑娘似水流年的美麗青春?
寒山寺 攝影:海風寒山寺龍柏長青,桂花余香,楓葉點彩,香樟繁茂。寺院內有兩棵茂盛的大樹格外引人注目,一棵是有著106年歷史的二級保護樹種榔榆,一棵是蘇州建設集團捐贈的銀杏,各自于院子左右撐起一片濃濃綠蔭。
白色的寺墻上懸掛著很多幅佛言箴語,在滿院裊裊青煙梵音中參悟世俗人性,勸誡蕓蕓眾生。轉悠中隨意錄得兩條,讀來別有禪心哲意,一曰:“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紛擾世界,你我他皆屬凡人,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曰:“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兇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可見,人間、佛境皆相似,佛性、人性俱相通。
寒山寺 攝影:WXLK999999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謂鐘樓。一幅金字小聯分掛兩側:“鐘聲明慧眼,月色照禪心”,道出了賞月聽鐘的妙境。寒山寺有夜半敲鐘的習俗,據說要敲108下,問知情者,說有兩種含義。一是每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鐘1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之意。二是從佛教教義來講,撞鐘108下,意思是說凡人在一年中有108種煩惱,敲108下鐘,人的煩惱即可消除,因此,每年的除夕之夜,都有眾多的中外游人來到蘇州古城外,在安寧祥和的夜色中聆聽寒山寺的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好運。不過,寒山寺地處蘇州水陸交通要塞,相鄰有一明朝時的軍事關隘,名喚鐵鈴關,爬滿綠色藤蔓的城樓上掛有“御寇安民”的匾額,在漫長歷史的某個時段,英勇的蘇州人為保衛自己的美麗家園抒寫下不朽的篇章。巍巍城墻的青磚里筑有抗倭者的不屈英魂,紅艷楓葉的脈絡上浸有抗倭者的殷殷熱血,脈脈運河的水面上有抗倭者的綽綽身影。我想,流傳至今的寒山寺鐘聲,從那時起,是否多了一層含義,蘊含了一些警醒的意味?
寒山寺 攝影:暢游江蘇
隨人流從鐘樓的旋轉木樓梯上到二樓,狹窄的閣樓內吊著一口厚實的大鐘,卻非唐鐘,乃后鑄清鐘,高有人余,重約兩噸,四周鑄有“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皇風永扇,帝道遐昌”字樣和八卦字符。看著各色男男女女敲鐘,我一凡夫俗子,亦隨人眾恭恭敬敬敲得大鐘3下。雖不是夜半,但鐘聲宏亮,透過開啟的閣窗,穿過斑駁的樹蔭,悠悠然飄于古老的運河之上。
蘇州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