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蜀道始建于先秦,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兩千多年來連通中原與西南經濟、文化的主動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劍門關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而景區內的“劍門四景”——劍門細雨、雪染翠云、絕壁夕照、梁山松濤,最為引人關注。
劍門細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這是寫劍門關最有名的詩,也是“劍門細雨”的由來。七八月的時候,一入劍門山區,便頓感清爽宜人。到了關口,微雨飛飛揚揚落下來,那雨極細極柔,象水墨畫中淡淡的晨霧,迎面而來,只覺臉上滋潤,并不濕衣。這就是劍門細雨的美妙感受了。
雪染翠云
冬來劍門關,登上梁山寺,只見霜打青松勁且直,滿坡剌果雪里紅,遠望雄關絕壁冷如鐵,一輪殘陽掛劍嶧,怎不令你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劍門關地處四川盆地邊緣,這里本來冬天很少見到雪,有時要幾年才下一次,但是只見雪在空中飄,地上卻積不住一點白色。但劍門關地勢高,全是山崖,卻能留住皚皚白雪,所以顯得十分壯麗。再加上常年碧綠的柏樹,披上銀裝,別具特色。
絕壁夕照
照壁崖,在大劍山的石壁上,高135米,底寬60米,頂寬30余米。壁之正面呈褐色,上半部微度前傾,東西兩端梯次收縮,形似錐體。壁的兩端各有一條狹縫,開口處只能容一人側身過去。壁面光滑平整,日照壁時,壁面上熠熠閃光,尤其夏天,旭日東升之時,朝霞照向壁面,紅彤彤的像一巨大的瑪瑙碑。
照壁崖名稱的由來,民間有一段傳說。古代陜西鳳翔府一知府一天早晨洗臉時,盆水里突然現出一道屏障,知府便派人按盆底的顯影查訪。查訪人走到葭萌關時,發現河水中閃現著一道紅燦燦的屏障,于是繼續查訪,到了劍門關,果然有一石壁跟知府盆里照的一模一樣。知府認為這一巧遇是晉升祿位的吉祥之兆,便命人將他堂上“明鏡高懸”的四個大字匾取下掛在劍門關巖壁上。所以后人稱這段石壁為“照壁崖”。
梁山松濤
劍門雄關前山雄奇古勁,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懸崖峭壁亂石嶙峋。后山卻是松翠蓊郁、幽靜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蒼翠綿延。到了梁山寺,只見寺前寺后遍布松樹蒼柏,只見一股山風襲來,枝葉搖曳,濤聲陣陣。
過關樓、穿險道、過天梯之后,就從萬仞絕壁下來到了懸崖之上。這時山路平緩,西面是懸崖,可見數重大山,南面卻是一片片翠綠的森林起伏。遠處山頭,又見數棵迎賓松傲然挺立。此時已爬山流汗的游人,聽松濤,迎微風,漫步林間,真是無比愜意。
推薦:劍門關門票、劍門關在哪里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