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通皮影作為
青海河湟皮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是目前大通所晉升的第二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
?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約在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開始傳入大通地區,其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大通皮影植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吸取了豐富的民間藝術養料,集民間美術,音樂、戲曲為一體,已構成造型、唱腔、表演的綜合藝術,由于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小,其保持著原有的古樸風貌。已逐漸成為發展大通文化旅游業的一個品牌。并與“老爺山花兒會”、“舞蹈紋飾彩陶盆”、“明長城遺址公園”一起被譽稱為大通四大文化品牌。
?
為了進一步搶救、保護和傳承這一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瑰寶,挖掘其潛在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價值,將其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成立了皮影藝術協會,設立了專門的皮影表演廳和展覽廳。通過商標注冊,進行產品精包裝和充分利用國家、省、市文化活動平臺,推出了“大通皮影”這一河湟民間文化瑰寶。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