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產業鏈條上看,團購型的網站處于旅游銷售的末端,直接面對游客。雖然在政策層面還沒有明確的條文對他們進行規范性的管理和約束,但從行業操守和企業發展角度去看,這些網站必須有意識地維護商品供應方和商品購買方的利益與品牌,這也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行業義務.
?????? ?眼下,網絡旅游團購風頭正勁,誘人的價格讓越來越多的人趨之若鶩。然而,旅游團購火暴的背后也隱含著陷阱,消費者投訴不時見諸報端。旅游團購若要長遠發展,還需創新與規范。
??????? 網絡團購出現的時間還不長,業界對它褒貶不一,盡管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但在筆者看來,還是利大于弊。其實,團購概念就是有組織的批發行為,就像早年間逢年過節鄰居同事親朋好友們相約一起去批發年貨一樣,在互聯網時代,這種“相約”只不過是在網民之間進行的。
??????? 近一段時間,互聯網的團購概念被引用到旅游行業中。從筆者了解到的團購案例分析,大多數經典的團購案例發生在旅游淡季,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旺季里,旅游產品的團購市場空間很小。
?
針對不同的旅游產品進行團購概念的對比分析,就要從旅游六要素所產生的分類開始說起。按照產業要素劃分,可以上網銷售的主要有旅游線路、景區(演出)門票、交通票、酒店住宿、旅游紀念品、旅游餐飲和其他娛樂消費。團購模式對參與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低廉的價格。通常,凡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旅游產品,因為成本更容易控制,所以更加適合在線團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旅游產品中,門票、電子客票、酒店和紀念品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商品。但是,目前旅游團購模式主要集中在酒店行業,參與旅游團購的景區在規模上遠不及酒店,而航空電子客票也很難成為團購的主流。
?
標準化程度較低的主要是旅游線路。筆者也看了一些旅游團購網站,其旅游線路品質參差不齊,供應商五花八門,這就為旅游品質埋下了隱性的風險。試問,如果這些線路團購網站無法提供有效的品質保證,它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對網站自身產生可怕的負面影響。
很顯然,旅游團購的火暴說明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給資源方和服務商帶來的是客源,尤其是在旅游淡季。由團購概念所產生的旅游網站逐漸成為旅游資源方和旅游服務商新的分銷渠道,它合理地平衡了淡旺季的消費市場。
?
雖然團購概念對于旅游目的地和景區的影響目前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有一點值得業界思考——門票的團購銷售大幅的讓利使得很多參與的景區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回報,這又何嘗不是對“門票經濟”的又一次警示呢?在目前的環境下,國內多數旅游目的地和景區依然還在依賴門票經濟,一旦進入到行業競爭階段,除了少數占有稀缺資源的目的地和景區之外,絕大多數企業將面臨“門票經濟”泡沫消失后的下滑風險。屆時,即使再啟動價格競爭策略,恐怕能夠在競爭中勝出的機會也很少。
?
另外,團購概念對于旅游業來說也是一次新的營銷模式、新的產品開發和新的經營思路的轉變。旅游團購概念的普及必然會產生幾家思路正確、經營合理的在線旅游企業,也會讓更多的旅游商品進入到市場中,同時還能讓旅游企業的經營者們對現有的經營思路做出合理的調整。這一切,都是團購概念所帶來的積極結果。
?
從現有的旅游網站來看,多數經營團隊都是創業型網站,團購的概念對于他們與其說是一次新的發展機遇,還不如說是一根“救命稻草”。抓住它就有可能迎來資本方的青睞,甚至走上成功。但事實上,這根“稻草”還很纖細,無法承載那么大的“抓力”。
?
從產業鏈條上看,團購型網站處于旅游銷售的末端,直接面對游客群。雖然在政策層面還沒有明確的條文對他們進行管理和約束,但從行業操守和企業發展角度去看,這些網站必須有意識地維護商品供應方和商品購買方的利益與品牌,這也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行業義務。任何沒有行業操守和專業流程的旅游團購網站最終不但會失信于旅游者,也會給與其合作的資源方或服務商帶來很大的麻煩。
?
從在線旅游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他們中的多數都經歷了從互聯網企業向旅游企業的轉變。那么旅游團購類的企業是不是也會經過這樣的一個轉變歷程呢?筆者認為,發展的方向取決于經營范圍和服務的內容。打個比方,同樣提供電子客票訂購服務的在線旅游企業,去哪兒網和蛙步網的發展方向就完全不同。前者只提供信息服務,而
四川省中青旅蛙步網旅行社則延伸到商品的交易服務,因而,蛙步網成立了旅行社,而去哪兒網依然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
對于旅游團購,雖然業界有很多評論的聲音,但對于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生事物,筆者認為暫時不要急于下定論。面對以買方市場為主題的環境,任何新的概念、新的模式都需要市場的檢驗。而這種檢驗都有一個自我修補和完善的過程。無論是旅游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創新都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永恒動力。當這種創新既可以給旅游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又能滿足旅游市場需要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抱著接受與支持的態度。等到旅游團購的逐漸成熟的時候,也許會給行業帶來更多的好處。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