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懵懵懂懂地從澳州悉尼起飛,二個多小時后就抵達了斐濟的楠迪國際機場。一下飛機便即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廣闊,機場外大片的綠色田野,近處的山巒和遠處的山影,連吹過來的風也帶了“大陸味”。的確,比起緊鄰斐濟群島的瑙魯和基里巴斯2個島國,這片土地踏實多了,讓你有了身處廣闊大陸的感覺~~~~~~
過移民局、海關,到了機場大樓,真的以為“從農村到城市”了呢,這里的一切與別的現代化大機場幾無兩樣。怪不得都說這里是“南太平洋十字路口”了。看到大樓里十多家的大小航空公司辦事處,就象看到了十字路口上各適其式的路向指示牌,從這里走向四面八方,你準迷不了路。
這里是斐濟唯一的一個國際機場,來斐濟的話,你一定得先到這里。而且,如此規模的機場,在南太平洋也只有這一處。這個納迪國際機場有五十多年歷史了,從二戰結束時起,它便肩負起斐濟的國際航空,乃至南太平洋的大部分洲際航空樞紐的作用。每年到斐濟來的逾四十萬游客,以及路過的另外一倍以上的旅客,都得經過這個機場。
在納迪開出租的全是印度人,而且他們用的都是舊得不能再舊的汽車,不但坐著不舒服吧,還沒有空調。在悶熱的氣候下,這真是受罪。到了訂好的酒店后,看到舒適的環境,良好的設施,以及職員的熱情有禮,就有一種到了家的感覺。這是一家國際鏈鎖集團的酒店,它名下在納迪便有兩家。在這么遙遠的地方,原先認為它落后的誤解,被這家五星級酒店完全糾正了。看著頂多兩層樓的客房,窗外大片的綠草,放眼遠望也找不到丁點高樓的影子,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感覺又真不象在家里。
其實在納迪的高級酒店數以十計呢,而納迪本身卻是個只有七千人口的小地方啊!無論納迪,甚至斐濟有多少家酒店,也不論這些酒店級別多么參差,每一家總會有一個旅游專柜。這個專柜又多由斐濟的一些大型鏈鎖旅游公司承辦,由一位訓練有素的職員值守。你可以在這里查閱各種各樣的旅游資料,通過這個職員的協助制定你的旅游計劃,然后在這里購買機船車票,酒店住宿,參加各種當地的旅行團。跟這些旅游專柜打了幾次交道后,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斐濟能夠成為旅游天堂,它的背后有許多優質的磚磚瓦瓦啊。
那是在海邊的一處高臺,周圍空蕩蕩的曠野,不屬于任何酒店;一大片的平房和木條竹桿草料搭的有頂沒墻的棚屋。太陽已經下山,只見天邊海面上的一抹紅霞;海風徐來,拍打著大門旁的兩把妖里妖氣的火把,伴著若隱若現的拍岸濤聲,一下子就把藏在我心里那份想象的野味帶了出來,對這個地方贊嘆不已。落座后,清一色的男侍應給我們帶來了高格調的服務,讓我的好奇心嘣的一下跳了出來的是那個上了年紀的男侍應扛了一塊大黑板----上菜牌,豎在我們面前。對著這么一塊菜牌,誰都能樂笑出聲來!
在離納迪小鎮不遠處的維絲絲(VI- SEISEI)村,有一個傳說的古跡。這個古跡是傳說中的遠古斐濟人從不知哪兒遷移過來時第一次登上斐濟的第一大島維提島(VITI LEVU)的遺跡。導游也一再強調這只是傳說,因為這里并沒有展示任何可資考證的物件,只有一個現代人豎的石碑。
村里有還有幾家房子門前豎的幾根怪木樁子,這些木樁子大半個人高,大概是用壞死了的椰子樹干做的吧,黑黑的,表面粗糙,許是主人在上面挖了、刻了些花紋坑道,看上去象是個人形,還嵌上些貝殼當眼睛牙齒之類,權作畫龍點睛了。在納迪的周圍,還有大片的蔗田圍繞——斐濟還是一個重要的產糖區。看來,以前制糖業是斐濟第一大工業時,納迪的角色已不小。現在旅游業坐上第一把交椅了,它的作用就更大了。
?
斐濟suva主街上一家叫chopsticks筷子的中餐館,樓上有雅座可以看到街景。記得女老板在我面前眼疾手快地按死了一只活蹦亂跳的蟑螂。最近去過斐濟的朋友知道這家餐館還在嗎?
不過話說回來,斐濟的中餐還是比較好吃的,估計當地人都用走地雞來做菜,肉比較好吃
斐濟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