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最近動作頻頻,在跑腿和貨運業務上線之后,這幾天一口氣上線了4個新玩法,再一次讓滴滴成為網上爭論的熱點。 第一個新玩法,7月20日,原來的滴滴拼車正式宣布更名為“青菜拼車”,采用全新的品牌標志,并邀請明星助陣宣傳,更是推出了 ...

滴滴最近動作頻頻,在跑腿和貨運業務上線之后,這幾天一口氣上線了4個新玩法,再一次讓滴滴成為網上爭論的熱點。
第一個新玩法,7月20日,原來的滴滴拼車正式宣布更名為“青菜拼車”,采用全新的品牌標志,并邀請明星助陣宣傳,更是推出了全月拼車1折券、現金獎等多項福利。滴滴此舉的目標,要圍繞低價、準時、安全三大核心用戶價值,打造普惠、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拼車業務上強調準時,對滴滴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如果乘客拼車到達目的地晚于預計時間,滴滴將按每3分鐘1元減免拼車費用。不用說這對拼車的乘客和滴滴司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旦真的需要立減車費,估計最后還得讓滴滴司機承擔主要責任。
在滴滴順風車全面恢復的情況下,滴滴卻又大力推廣拼車業務,確實有點令人費解。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滴滴順風車在同城的業務并不理想,而現在很多地方滴滴司機訂單不足,通過拼車吸引更多的乘客,或許也能為司機增加些收入。但從滴滴司機的反饋來看,拼車不但單價低,總體上還減少了乘客使用快車的機會,這并不是滴滴司機想要的結果。只不過通過拼車共享出行,確實是更加環保經濟。
另外兩個新玩法是,7月24日,滴滴在杭州、蘇州、無錫、廈門等13個城市上線特惠快車和滴滴特快。其中特惠快車是在平峰時期,乘客量較少的時候,通過“一口價”的形式降低車費來吸引乘客打車,以提升司機的接單量。與之相反的是,滴滴特快則是在早晚高峰、雨雪天氣、節假日等乘客需求旺盛的時段,通過“一口價”以動態加價的方式優先派單、更快出發,同時也能給滴滴司機增加收入,提高接單積極性。
無論是特惠快車還是滴滴特快,實際上都是通過價格調整供需關系的基本模式。但由于滴滴出行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其可行性和效果仍然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比如動態加價的模式,此前滴滴在北京等地方就曾經試行過,只是沒有冠以“滴滴特快”的名稱而已。但試行不久就被叫停了,因為監管部門要求這種漲價的行為需要提前公示。這次的滴滴特快能走多遠,也還需拭目以待。
另外一方面,滴滴特惠究竟能不能引導乘客多打車、增加司機接單量,估計只有滴滴內部才知道。就筆者而言,本來就準備打個滴滴快車,結果跳出來了一個“一口價”的特惠,雖然只便宜了幾塊錢,還是選擇了特惠,客觀上還減少了滴滴司機的收入,至于有多少乘客專門沖著特惠而選擇滴滴出行,也只有交給時間去檢驗。滴滴前幾天在公眾評議上提出限制乘客使用特惠快車的次數,有大多數網友表示反對,看來乘客還是愿意坐便宜的車,不知道滴滴司機們,是不是也喜歡接特惠快車的單?
第4個新玩法,就是滴滴最近推出了一款大家稱之為“拼多多”版的共享出行產品,定位年輕用戶,叫“花小豬打車”。其實早在今年三月份,“花小豬”就在遵義、臨沂等幾個城市低調上線試運行,由于其價格低、補貼力度大,吸引了很多司機和乘客加入,當時很多人還以為是又一個要搶滴滴飯碗的網約車平臺出現了。直到最近滴滴親自揭秘,才知道這其實是滴滴為了搶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而準備的新品牌。雖然滴滴強調只有合規的滴滴司機才能在“花小豬”接單,但有不少消息證實“花小豬”對司機和車輛的要求要比滴滴平臺低一些,很多司機躍躍欲試。
縱觀滴滴上線的這4個新玩法,除了滴滴特快是漲價之外,其余三個都主打低價,再加上滴滴宣傳力度大、對司乘雙方的補貼也比較到位,確實有效增加了乘客打車的訂單量,一些司機的整體收益也有所提升,滴滴司機紛紛叫好也就不難理解。但司機們實際是在為補貼叫好,巨額的補貼不可能持續,一旦停止,最終的成本還是會落到滴滴司機們的頭上,因此司機們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尤其是像“花小豬”這樣靠低價和補貼得來的市場,和此前滴滴一統網約車“江湖”的模式差不多,隨著加入的司機越來越多,補貼越來越少,免不了又是一場洗牌,一些司機又會進退兩難。而且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花小豬”也勢必被納入普通網約車一樣的監管體系,要求雙證齊全,那時候的“花小豬”司機,又會再一次面臨現在大量滴滴司機的窘況。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簡單分析一下,滴滴為什么一口氣搞出了這么多的低價產品?甚至還有搶自己現有快車市場的可能呢?基本的邏輯,一方面是通過低價吸引更多的乘客打車,壯大市場,另一方面當然是瞄準了競爭對手的乘客。這一切的根源,乃是近來很多城市網約車訂單不足,司機收益得不到保障,滴滴不得不出面想對策,來穩定司機隊伍。
當然,滴滴CEO程維定下的“0118”戰略目標,也是促使滴滴四面出擊的重要原因。3年內要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現在的滴滴網約車,再加上順風車和共享單車的訂單量,恐怕還達不到1半的目標,差距還很大。怎么辦呢?滴滴當年打敗優步、快的等對手的老辦法,砸錢補貼和低價,恐怕是最為實際有效的辦法。而這一次如果訂單量和月活躍用戶的數字變得更加“好看”,盛傳已久的滴滴IPO可能就為期不遠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