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暢園無錫惠山之麓,有寄暢園。建于明而成于清。經秦氏家族數代相繼精心營造,遂成名園。清康熙、乾隆二帝,皆六巡江南,七幸寄暢。對其題詞賦詩,贊譽有加。并仿制于京城皇家園林,即頤和園之諧趣園。
進惠山寺,即可入寄暢園。進門有小庭園?;狙谟常岘嚒!傍P谷行窩”高懸于廳堂,“山色溪光”“玉嘎金樅”巧嵌于西墻。此寄暢園之入口也。
穿洞門東向,豁然開朗。錦匯漪一池碧波,池畔古木參天,亭閣參差。天光云彩沉影于池水,廊亭花樹倒映于碧波。水面石橋橫架,石渚豎立。假山續惠山余脈,借山景而壯園景;泉水成八音澗流,變水聲而為清音。九龍山玉折瓊腰與名園一體,龍光塔巍然屹立成名園一景。
寄暢園錦池東有臨水長廊,廊間有亭,亭中有青石棋臺,據傳為乾隆弈棋處。廊端有水榭,稱“知魚檻”。壁上有《莊子秋水》篇中莊子與惠子“魚之樂”之哲理對話,饒有趣味。錦池西有九獅臺,太湖石堆疊而成。九獅或大或小,或臥或立,或翹首,或顧盼,或倘佯漫步,或張口怒吼。種種姿態,任憑相象,妙趣橫生。錦池東南有“美人石”,風姿綽約,玉立亭亭,對池梳妝。不遠處有小御碑亭,立乾隆親題詩碑。
園中建筑頗多,皆古樸精美,獨樹一致。園中碑廊,有歷代名人書家石刻,至為寶貴。
予家居寄暢園側,常造訪名園,觀光賞景,訪古探微,樂而忘返,愛之喜之,遂作寄暢園記。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miaowr)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