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沱河沱沱河又稱托托河、烏蘭木倫河,蒙語意為“紅河”,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南部。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它的最上源有東西兩支,東支發源于格拉丹冬雪山群西南側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崗雪山的西側,兩河受冰川融水補給,成為長江的最初水源。

[源頭] [氣象站] [冰川] [凍土] [大橋] [相關信息]
[沱沱河景點介紹]
沱沱河是長江的正源。它從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過9000米長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公里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公里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
沱沱河又稱托托河、烏蘭木倫河,蒙語意為“紅河”,位于中國
青海省
西南部,是長江正源(長江北源為楚瑪爾河,南源為當曲河)。發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冬
西南側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公尺。這里有龐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線高達五千八百公尺 ,群峰上有四十條現代冰川和許多冰斗。它的最上源有東西兩支,東支發源于格拉丹冬雪山群西南側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崗雪山的西側,兩河受冰川融水補給,成為長江的最初水源。東西兩支匯合后稱納欣曲,下行24公里與右岸的切美曲匯合后才稱沱沱河。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區后繼續北流,截開祖爾肯烏拉山較低的山崗,流至囊極巴隴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時,它已是深3米,寬20-60米的大河了。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
源頭
長江源頭冰塔林千姿百態,銀雕玉砌,其冰川融水成為萬里長江第一河──沱沱河的源流。長江源頭還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用來鋪設華麗宮殿的長達數尺的大塊水晶石,就產于格拉丹東冰峰附近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帶;在尕卡 迪如雪山北麓的瑪爾肯湖中,有著品位極高的磁鐵礦藏和鉛鋅礦藏。景色迷人的祖爾肯湖中,盛產肥美的無鱗魚-高原裸鯉。終年白雪皚皚的崔英山上,棲息著成群的雪雞,山坡和山腳下則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草原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還有野生的雪豹、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等。1999年6月5日,在長江源立下了“環保紀念碑”,高1.5米多,用花崗巖制成,正面有江澤民書寫的“長江源 江澤民”字樣。長江源是國家級生態環境保護區。中央電視臺對立碑經過、落成儀式等在199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進行了《為了綠色家園》專題播放。
沱沱河氣象站
長江源頭唐古拉山麓,屹立著一座設備先進而齊全的氣象觀測基本站――沱沱河氣象站,坐落在海拔4700多米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基本站。總面積約2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的第三極”之稱,它對中國和亞洲甚至對整個北半球乃至全世界的氣象變化,有明顯的影響。
冰川
沱沱河源頭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崗和崗欽等雪山上,現代冰川十分發育,其冰川形態類型有冰斗冰川、懸冰川、山谷冰川、平頂冰川以及過渡型冰斗懸冰川、冰斗山谷冰川等。
冰川面積各拉丹冬雪山群外流水系55條冰川,面積為394平方公里;內流水系30條冰川,面積268平方公里,合計662平方公里。尕恰迪如崗雪山群外流水系16條冰川,面積94.4平方公里,內流水系10條冰川,面積111.0平方公里,合計205.4平方公里。祖爾肯烏拉山外流水系14條冰川,面積73.8平方公里,內流水系6條冰川,面積20.0平方公里,合計93.8平方公里。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崗、祖爾肯烏拉山三處雪山群外流水系共85條冰川,總面積為562.2平方公里;內流水系46條冰川總面積399平方公里。
根據前磧垅發育,并有冰核前磧垅存在和冰舌下游段支冰川與主冰川脫離等情況。沱沱河流域冰川近期繼續處于小冰期后的周期性衰退之中。1978年考察時發現,冰川有明顯的消融退縮,1976年考察時的冰洞,兩年后已消融崩塌,不復存在。
凍土
長江江源地區第四紀以來強烈隆起,成為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平原。冰期到來,氣候轉冷,地表逐漸冷卻。當地表熱消耗超過來自地球內部熱流時,形成凍土層。江源地區凍土北界在昆侖山北坡青藏公路61號道班西大灘附近,海拔4350米;南界在唐古拉山南坡青藏公路116~117道班處,海拔4780米,南北寬約600公里。往西延至藏北羌塘一帶,是世界中低緯度地帶唯一發育有大面積厚層永久凍土的地區。位于其間的沱沱河河谷凍土層厚約8~88米,唐古拉山和昆侖山口較高處厚達128~175米。
沱沱河流域的凍土在冬半年出現凍脹裂縫、凍脹斑土、冰椎、凍脹丘等現象,夏半年則會發生融冰滑塌、融凍崩塌、熱融沉陷、熱融湖塘、融凍泥流現象。夏季僅表層1~4米融凍,到冬季表層又重新凍結,并與下面永久凍土相連,向深處發展,使凍土厚度增加。
沱沱河大橋
距沱沱河站南面三四百米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全長138906米,共有42孔。大橋下,駐有全國海拔最高的基層政權——青海省格爾木 市唐古拉山鎮政府。
“唐古拉”,藏語意為“平坦之境”。唐古拉鎮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鄉鎮,轄區面積多達5.1萬平方公里。目前,沱沱河的常住人口有1300多人。沱沱河的取名最早來自修筑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將軍。有青海的地理資料記載,沱沱河的名稱源自蒙古語,意為“平靜的河”。為了方便旅客觀賞長江源頭的風景,青藏鐵路公司特意在車站修建了觀景平臺。類似的觀景平臺在青藏鐵路“格拉段”上還有5處,從北到南依次為玉珠峰、楚瑪爾河、沱沱河、布強格、唐古拉、錯那湖。青藏高原曾流傳著這樣的民諺“上了昆侖山,進了鬼門關;到了沱沱河,不知死和活”,但今天,沱沱河無疑已成為青藏鐵路上極具吸引力的著名景點。沱沱河發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冰川叢中,冰川在陽光下融化匯聚成河,河流全長346公里,海拔4300米至4600米。各拉丹冬,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在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區域內,有3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峰,發育有130多條現代冰川。
相關信息
沱沱河成了長江第一污染源,在這里,有萬里長江第一橋、萬里長江第一小學……正當沱沱河沿接受并熟悉這些個“第一”的時候,一項新的第一卻被加在她的身上——萬里長江第一污染源。
楊長民1998年便在沱沱河邊開飯店,一天下來,餐館并沒有多少剩菜剩飯需要處理,倒是香煙盒、塑料袋、瓜子 殼等生活垃圾讓老楊一天得往路那邊的垃圾坑跑上一兩次。
從老楊的餐館出來,過319國道,就到了沱沱河沿二三十家店鋪“約定俗成”的垃圾坑。因為臨近國道,這里并不是政府規定的垃圾站。政府修的垃圾站在馬福海開的“西寧餐廳”正后方。那是一塊用水泥磚墻圍起來,約100平方米的區域。讓人意外的是,垃圾站內沒有垃圾,只有馬福海養的兩只羊和被羊踩的很碎的羊糞。“羊圈”外,垃圾遍地。正在廚房內配菜的李宏毅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垃圾站的設計有問題,不方便車輛傾倒垃圾。因為離得遠,居民不可能一天為那點垃圾跑一次。”當地居民韓明福講,“我所知道的是,在沱沱河沿,老百姓交了衛生費但垃圾是自己倒的;在雁石坪,老百姓交了衛生費,垃圾卻還是被倒進了河里。”
青海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