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濕地 秋蘆飛雪中的梵隱野趣(組圖)
上品旅游 2014年12月19日 16:01
西溪濕地秋蘆飛雪中的梵隱野趣(組圖),西溪,濕地,飛雪,野趣。與春夏之際的草木蔥蘢不同,秋冬的西溪濕地有著一種別樣的情致。在熹微的陽光照耀下,天地萬物都給人一種素凈之感,,西溪濕地旅游、游記攻略,西溪濕地旅游景點,西溪濕地好玩嗎,西溪濕地在哪里,西溪濕地有什么好玩的,西溪濕地怎么去,西溪濕地怎么走,西溪濕地住宿,西溪濕地景點景區
與春夏之際的草木蔥蘢不同,秋冬的西溪濕地有著一種別樣的情致。在熹微的陽光照耀下,天地萬物都給人一種素凈之感,隨風搖曳的蘆花已經揚起了雪白的蓬絮,似拂塵一般,要將這黑白灰三色的世界分隔得更加鮮明。西溪自古以來以“梵、隱、俗、閑、野”五種韻味聞名,在冬季肅靜的氛圍下,這些韻味得到了更多的彰顯。
西溪美景入畫來 圖源/陳研秋雪庵
秋雪庵到西溪濕地觀賞蘆花,最佳地點就是在秋雪庵一帶。秋雪庵是明清之際最出名的庵寺,位于“西溪東北蒹葭深處”,建于南宋淳熙初年(1174),初名大圣庵,后改名為“資壽院”。明崇禎七年荒廢,沈氏兄弟沈應潮、沈應科重新收拾整理,并請來僧人智一、智洪主持庵堂,還請陳繼儒題寫庵名。因庵在孤島之上,“水周四隅,蒹葭彌望,花時如雪,”陳繼儒取唐人詩句“秋雪濛釣船”的意境題為“秋雪庵”。這里歷來是文人墨客的休閑、養生和隱居的理想佳境,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字畫、碑文等勝跡。自宋而元、明,屢有興廢。清南潯商賈周慶云重建大殿三楹及彈指樓,復以舊制,并增三楹置為“兩浙詞人祠堂”,奉祀唐代張志和以下詞人1044人。2005年重建,是西溪景區內唯一需舟楫才能到達的景點,也是西溪濕地的精華景點之一。
冷野淡雅
圖源/劉想西溪有“三雪”,桃為絳雪,蘆為秋雪,梅為香雪。秋冬時節,登秋雪庵彈指樓,觀天地蒼茫,賞蘆花勝雪,乃西溪一絕。西溪的景色特點以天然質樸為美,尤其是冬日景色,可提煉為四個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靜,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寧靜劑;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紅塵中的原始凈土;淡,就是淡泊、清遠,能使人領悟回歸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尋常處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天堂凈土
離別 圖源/張斌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宋高宗趙構、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歷西溪并留下筆墨;蘇東坡、米芾、唐伯虎、馮夢楨、洪升、厲鶚、郁達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詩畫歌詠,留下了大批詩文詞章。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