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武漢不可不吃的十大早點小吃,美食,武漢,湖北。說起武漢,人們第一反應(yīng)通常是黃鶴樓,第二印象恐怕就是武漢的過早了。人們常說“廣東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武漢”,足見,武漢旅游、游記攻略,武漢旅游景點,武漢好玩嗎,武漢在哪里,武漢有什么好玩的,武漢怎么去,武漢怎么走,武漢住宿,武漢景點景區(qū)
說起武漢,人們第一反應(yīng)通常是黃鶴樓,第二印象恐怕就是武漢的過早了。人們常說“廣東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武漢”,足見武漢美食全國文明。在眾多武漢美食中,又?jǐn)?shù)武漢的“過早”最讓人津津樂道。
“過早”是武漢人吃早餐的俗稱,這一詞眼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道光年間《漢口竹枝詞》中。時至今日,在武漢,沒人會說“吃早餐”,只會說“過早”。顧名思義,過早大抵是簡單方便,用餐時間短暫,匆匆而過的意思--武漢的任何一份過早從做好到吃完,最多不超過十五分鐘時間,這還是在勻速狀況下進行。有許多武漢人都習(xí)慣 邊走邊吃——這在全國各地,也是一景。
武漢的過早,可謂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南北早點菜式在武漢集聚,又被聰明而好吃的武漢人發(fā)展 出更加花式的吃飯。油條、面窩、燒梅、湯包、豆皮、熱干面,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拉面、打鹵面、包子、饅頭、花卷……各式各樣的早點,加上武漢人充滿創(chuàng)意的早點搭配,形成了武漢“過早”獨特的魅力。
1、熱干面
新浪旅游配圖:熱干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談武漢的過早,不能不談熱干面,他已經(jīng)和武漢融為一體,和黃鶴樓、東湖、鴨脖子一樣,成為我大武漢金燦燦的名片之一。他與山西刀削面、兩廣伊府面、四川擔(dān)擔(dān)面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面。熱干面是武漢的招牌過早--最出名也最具特色。一種堿制的熟面,彈性非常好,用笊籬盛著放入開水中燙一會兒,撈起后淋干水,放入碗中再開始加佐料和配料。 佐料無非就是鹽,胡椒,味精之類的,配料則有蝦米,辣蘿卜碎丁,蔥花...。。最重要的是芝麻醬。上好的芝麻一粒就足以齒頰留香,無數(shù)芝麻磨成的醬攪拌在 一起當(dāng)真能香得吞下舌頭。佐料配料齊全,趕緊就著剛起鍋的熱氣迅速攪拌開,芝麻和蔥花的香味在空氣中彌漫開,未曾入口已是垂涎而食欲大振。武漢人每天早晨最愜意的事情就是舒舒服服的來一碗熱干面。芝麻醬的醇香,面條的勁道,3.5——4元一碗,再搞碗蛋酒或者是綠豆湯,聽了頭!
哪里的熱干面好吃:
趙師傅天天紅油熱干面(武昌糧道街139號)
田記熱干面(江漢二樓140號)
李記熱干面(中山大道384號附2利濟路車站旁)
2、豆皮
新浪旅游配圖:豆皮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武漢豆皮迄今已有40年的歷史。老通城“三鮮豆皮”是我大武漢人“過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漢民間極具 特色的傳統(tǒng)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醉,香菇丁,五香干丁,榨菜丁,肉丁,筍丁炒一下,加一點鹵汁,裹在糯米里。最初是武漢人逢年過節(jié)時特制的節(jié)日佳肴,后來成為尋常早點。外地人到武漢,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為快。毛主席曾品嘗數(shù)次,贊不絕口。喜歡味道重一點的吃貨可以在裝盤時再澆一點湯汁,那個香呀!
哪里的豆皮好吃:
王師傅豆皮館(高雄路47附3號,近臺北一路)
嚴(yán)氏燒賣店(自治街240號近十九中)
曾記豆皮大王(漢陽大道五里新村漢陽醫(yī)院巷子口)
3、面窩
新浪旅游配圖:面窩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chuàng)始于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 當(dāng)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chuàng)制新的早點品種。經(jīng)過反復(fù)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nèi) 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 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苕面窩是武漢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漢另一種小吃面窩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中,它也屬于面窩的一種,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
哪里的面窩好吃:
好吃爹爹炸面窩(江大路道達(dá)爾加油站對面路口)
金包銀糍粑面窩(自由路戶部巷小吃一條街)
硚口鼎鼎大名炸面窩(硚口過早一條街俊俊牛肉粉旁邊)
武漢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