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西津古渡 從古看到今
上品旅游 2014年10月27日 12:01
鎮江西津古渡從古看到今,鎮江,歷史,城市,西津古渡,年輕人。“舳艫轉粟三千里,燈火沿流一萬家”,清代詩人査慎行的寥寥幾行詩,寫盡了鎮江的繁華。唐宋時,鎮江便成為漕運的咽,江西旅游、游記攻略,江西旅游景點,江西好玩嗎,江西在哪里,江西有什么好玩的,江西怎么去,江西怎么走,江西住宿,江西景點景區
“舳艫轉粟三千里,燈火沿流一萬家”,清代詩人査慎行的寥寥幾行詩,寫盡了鎮江的繁華。
唐宋時,鎮江便成為漕運的咽喉,進入鼎盛時期,“東南運艘,必由京口北渡。每風恬浪靜,則升旗促發,帆影銜接,迅若馳駛。江干凝睇,每競日忘倦”。其中,西津渡則是鎮江漕運的必經水道,被稱為“七省糧道”。
古堡一樣的街巷進入19世紀末,鎮江成為長江下游第一個通商口岸,英國人在此設租界,是當時中國洋貨內運的最大渡口,也是大運河沿線唯一曾開埠通商的城市。20世紀初葉,美孚公司在西津渡建立大樓,其結構基本未發生變化。只是換了塊招牌,這里成了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的辦公用樓。
渡為古渡,今已廢棄,只剩下沿碼頭而興的老街,作為一個觀察大運河的窗口,被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
深宅大院才是滿耳車嘶、笛鳴、人噪、聲喧,一側身,便已是盈滿古意、耳根清凈的老街古巷。一切都暗藏于玻璃覆蓋的考古遺跡之下——層層堆積而成的最下層,那是晉代前的碎石路面,再上面,是唐、是宋、是明、是清的路面。層層堆積,又層層掩埋,如同一頁頁厚厚的史書。
走在西津渡老街上,長條的麻鼓石橫橫豎豎地從腳下向幽深的街面伸去。石條已顯得十分光滑,懷疑細雨之后可映出人影。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如幻燈片般向我襲來,商賈、工人、租界洋人,一派熱火朝天而又逐漸歸于平靜,融入那不變的石板路、馬頭墻、青灰瓦、朱漆梁……當地人都說,西津渡是“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
英國女作家韓素音評價說,“漫步這條古樸、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內散步。這才是鎮江旅游的真正金礦”。
香山書院小山樓國際青年旅舍的招牌,便掩在西津渡古街翠綠的爬山虎中。青年旅舍的掌柜劉梅說,自己在西津渡開店生意并不是最好的,好在自己也不求賺錢,追求的是一種輕松的生活狀態,大家都能坐下來聊一聊,歇一歇,言談間便是一個城市以及一條運河的歷史。“推開門來,我就是把這些各地的年輕人當做自己的小孩,他們也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經歷。”
如今,“日看鎮江景,夜宿西津渡”已成為來鎮江游玩的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殖民風的古街傍晚時分,我坐在西津渡老街的一條石凳上,看著一眾年輕人正歡歌笑語,把酒言歡,腦子里卻滿是這里的江湖。西津渡舊稱蒜山渡。據說,當年周瑜與諸葛亮在此,曾各在掌心寫下“火”字,謀劃出一部大破曹操的好戲。
運河就是這樣復雜,有生活,有烈火。每翻過一頁,便是又一次重生。
(圖文分別來源于新浪博客 蘇州城市門戶雜志 老呂)
江西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