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栽秧會”和“田家樂”
深圳海外國旅 2014年05月26日 18:41
大理“栽秧會”和“田家樂”是白族人民圍繞水稻栽插活動所進行的一種農事節日,流行于洱海北部包括大理古城以北地區及洱源、劍川等地。,大理旅游攻略,大理游記攻略,大理好玩嗎,大理在哪里,大理有什么好玩的,大理怎么去,大理怎么走,大理住宿,大理景點景區
大理“栽秧會”和“田家樂”是白族人民圍繞水稻栽插活動所進行的一種農事節日,流行于洱海北部包括
大理古城以北地區及洱源、劍川等地。
“栽秧會”既是一種臨時性的勞動互助組織,又是一種將娛樂和生產勞動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傳統習俗。每當四五月間栽插季節來臨,幾十戶人家或整個村莊的勞動力自愿組合起來,以換工的方式進行集體栽插,稱為“秧會”。每個“秧會”推選出一名“秧官”,秧官既是生產能手,又是富于幽默風趣,在村民中有感召力的人物。秧官負責勞力的安排調度及質量把關等各項生產指揮。每個“秧會”都有一桿作為活動標志的“秧旗”?!把砥臁蓖湫蹓眩b飾得五彩繽紛:旗桿一般有三丈多高,頂端插著以彩綢扎成的升斗,象征五谷豐登。升斗下面飄揚著白色犬牙鑲邊的藍色或紅色三角大旗,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類祝辭。旗端還系有彩球彩帶、野雞翎、大銅鈴等裝飾?!把砥臁辈宓侥睦?,栽插隊伍就在哪里擺開陣勢。
插秧的第一天稱為“開秧門”,人們身著節日盛裝,連秧擔子上都要插滿鮮花,高擎著“秧旗”,在嗩吶鼓樂和鞭炮聲中出發,沿路唱著高亢的“吹吹腔”和白族調,浩浩蕩蕩向田間行進。首栽田塊的田埂上由主人備好果酒,隊伍一到便分食糖果,飲酒高歌,然后在嗩吶鼓鑼聲中開始下田栽插。
整個栽插活動都在嗩吶鼓樂和婦女們高亢的白族調聲中進行。白族嗩吶曲牌中有許多專門配合栽插節奏的調子,如“栽秧調”、“龍上天”、“蜜蜂過江”、“過山情”等,曲調悠揚,起伏跌宕,調節著勞動情緒。“秧官”則手提铓鑼,在插秧人群后面來回“監督”,誰的質量差或速度慢,便不停地猛敲铓鑼,非?;簶贰C吭酝暌磺鹛?,婦女們便齊唱一曲調子,以示歡送,祝秧苗快生快長。歡歌笑語,終日不絕。午餐由主人送到田間,少不了都有大片的“栽秧肉”和象征“年年有余”的酸辣魚。收工時還要分食炒豆,稱之為“洗腳豆”。在白族人心目中,最為緊張的生產勞動,也就是最歡樂的農事節日。
“田家樂”,是全部栽插結束后的又一種節日活動,有的稱為“關秧門”,有的稱為“謝水節”,祝賀栽插圓滿結束也包括對水神的感謝。這一天,“秧會”的全部勞力包括家中老少都要到本主廟聚餐,殺豬宰羊,敬獻本主,祝愿豐收。人們抬上秧旗,簇擁著騎在馬上的“秧官”,緊隨著的是化妝成漁、樵、耕、讀等角色的隊伍和霸王鞭、八角鼓歌舞隊列,在各村莊巡回表演。每個人的裝束和各種表演都以滑稽逗樂為目的,女扮男裝、男扮女裝,極盡反串、夸張之能事。“秧官”也被打扮成丑角,頭戴豎著秧把的斗笠,雙腳一只蹬皮靴一只蹬草鞋,戴墨青眼鏡,掛著麥穗做成的胡須,反身騎著高頭大馬。有的地方還有“打秧官”的習俗,給“秧官”抹個大花臉。漁、樵、耕、讀的表演以嗩吶伴奏的“吹吹腔”形式演唱,情節滑稽,唱詞風趣,洋溢著濃郁的鄉土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整個活動表現了緊張勞動之后的徹底放松和歡樂,也表達著對豐收的祝愿。
大理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