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日子臨近,災區旅游線路復蘇及重建成果也開始更多地呈現在游客眼前。對于許多游客而言,這些地方是曾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度假地。而今隨著災后重建的逐步完善,這些地方已煥然一新,相較之前更令人流連忘返!
“五一”假期,不妨重走那些熟悉的地方,仔細梳理一下它們都有些什么新的變化?
彭州眾多特色小鎮待你品鑒
三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彭州已從廢墟中重生。全新打造的旅游資源已全面升級,小魚洞大橋、最牛教學樓、白鹿上書院天主教堂等諸多地震遺址,以及白鹿法式風情小鎮、
龍門山鎮“東方萊茵河谷”等災后重建催生的風格獨特小鎮,已準備妥當,期待游客前往品鑒。
小魚洞大橋,始建于1998年,1999年竣工通車,曾是彭州市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銀廠溝、小魚洞鎮、
龍門山鎮與外界的唯一通道。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由于地處斷裂帶,小魚洞大橋垮塌成“W”形,成為彭州市三大地震遺址之一。
白鹿上書院,位于彭州市白鹿鎮,它不僅是
西南地區天主教發端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其羅馬式與哥特式混合的建筑風格也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而凝聚了彭州旅游資源精華的龍門山鎮,不但有被譽為“中國西部第一村”的寶山村,更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銀廠溝、回龍溝,還有白水河國家森林公園、白水河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川西高原的魅力在于原始中即蘊含著震撼又展現出秀氣,震撼當屬雪峰與冰川;秀氣當屬潺潺溪流與片片山花。畢棚溝則是距離
成都最近的高原美景地,
成都出發到景區只有218公里,兩天時間可輕松玩轉畢棚溝。
五月里,畢棚溝已進入高山杜鵑盛開的季節。假如你喜歡幽靜的山野和高原美景,畢棚溝無疑是五一出行的首選目的地。其實,五月到畢棚溝旅游不僅能看到高山杜鵑,而且還能欣賞到各種野花。這里的早春各種落葉樹種也開始競相吐嫩芽,落葉松的橘黃、紅樺樹的淡黃、鵝掌樹的咖啡黃……呈現出春季彩林的景致,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與秋天的彩林媲美。
進入五月,畢棚溝旅游通道處春意盎然,冰川流水格外碧綠清透。然而,高海拔處剛好是冰雪最豐厚的時節,雪峰、冰川更為潔白而壯觀。可以想象:谷底山花浪漫、山峰白雪皚皚,加上龍王海、卓瑪湖、月亮灣的翡翠般的碧綠湖水,絕對能讓都市人感到高原美景的壯麗。
汶川三江穿越,野戰,耍漂流
三江距成都95公里,過都江堰青城大橋,沿213國道溯岷江而上,約一個多小時即到。
三江,因壽江上游的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匯合而得名,景區飛瀑流暉、古木參天、花奇石異。流泉細語呢喃,野花含玉滴翠,樹木婀娜多姿,形成了20余處特色景觀。大自然不僅將動物活化石——大熊貓、植物活化石——珙桐賜予了三江景區,還在悠悠歲月中給三江景區留下了茶馬古道、藏寶洞、盤龍寺遺址、羌式木屋、古碉、浪橋、轉經塔……
居住城市久了,便向往著在青山綠水間過閑云野鶴般的生活。三江景區里有森林小火車、溜索、騎馬、叢林野戰、射箭、水上跑步球、野外露營、徒步穿越、溯溪等。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夢幻漂流,藍色的河流托起乘坐的紅色橡皮舟,讓浪花盡情親吻臉頰,讓河水放縱淌過心靈,滌去時間和空間,漂走煩惱和憂愁,讓歡笑在峽谷中蕩漾。
梓潼七曲山大廟鑒賞“蜀道南大門”的恢宏
七曲山大廟位于綿陽城附近梓潼縣境內的一座幽靜的山上,從綿陽到梓潼的路非常好走,時間約需半小時。
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筑恢宏。
大廟始建于晉,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初,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宮”,后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跡建筑群。整個大廟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為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筑群所組成。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