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馬泰拉(Matera),只好叫它“樓蘭古城”了。不過,樓蘭1700年前就死了,如今只是風沙塵土中的斷壁殘垣;而迷宮一樣的馬泰拉石頭城,依舊鮮活地存在著,仿佛歷經千年依然青春的“睡美人”。
人類學家一直在尋找古人類的居住地。已經知道的考古成果有:中國的山頂洞人距今約1.8萬年,北京猿人距今大約50萬至70萬年,歐洲海德堡人(最早的歐洲人種)距今約60萬年。而馬泰拉的人類居住歷史,則可以追索到200多萬年前。今天,這里密密匝匝的石屋和街道,仍然讓你可以親切地接觸人類早期最簡易的居所。
正如 Lonely Planet所出版的意大利旅游指南所說:“馬泰拉絕對獨一無二。你找不到第二座能同失落的民居文化作面對面接觸的城市。”
馬泰拉最好玩:探訪巖窟里的千年避難所
?
?
馬泰拉是個神奇的地方,你可以不喜歡她(雖然很難不喜歡她),但是這樣的地方不容許你忘記她。小鎮只有約5萬人口,加上馬泰拉不是經典意大利旅行路線的一站,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被人遺忘的。即使如此,她也自得其樂,安靜地美麗著。如果你受不了羅馬的混亂、米蘭的奢華和佛羅倫斯的熱鬧,那么她就是你的避難所。
時間倒流1000年。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因外人的入侵,附近城鎮的僧侶,為了躲避災難,逃到馬泰拉的山區,于是一座座的教堂和一間間的民居,在隱蔽的山區聚集成一個世外桃源,這個城鎮就有了名字。
南方一直是被刻意遺忘的地方。50年前人們還住在洞穴里,過縱橫交錯的小巷,螞蟻窩一樣的土黃色建筑群,小窗小門里曾經收藏著一些怎樣的故事?放棄地圖,走到哪里看到哪里,每個轉角都有風景。
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生活。這里的土質松軟,當地人挖掘成家,擠著一家幾口,還有雞鴨馬驢,全住在一起。遠遠看過去,洞穴像是鴿子洞,這樣的房區就叫做Sassi,是石頭的意思。
從石器時代開始,這里的村民就在用大石壘就的居所里用石槽建成了完善的下水通道,以免下雨時石屋被淹,先民們的智慧在后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Sassi是馬泰拉最古老的一部分,它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小城所有的房子都是石頭所筑,有一百多個教堂,古老的街道也完全由石頭鋪設,城市不大,安靜得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問向導這里現在是否還有人居住。
1952年,當局把所有2萬余戶石屋居民遷到新鎮區。半個世紀后,為了發展旅游業,當局把五百戶人家遷回已經完成基礎建設的石屋區,并在那兒設立旅館、餐館、精品店和手工藝品工作室。石屋區再無昔日的臟亂,也沒有嚴重的治安問題;游客可以舒適和安心地暢游這個引人入勝的舊鎮區。
?
?
電影里耶路撒冷的影子
影人在尋找古代生活場景時,不約而同地來到了馬泰拉。那些夢里尋她千百度的古希臘、耶路撒冷、古羅馬,甚至恐怖、科幻片中度的場景,這里居然遍地都是。這個只有5萬人口的小城,居然一口氣拍了12部電影,堪稱世界之最。最著名的,就是大導演梅爾·吉布森拍的 《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耶穌受難記》上演后,馬泰拉因此擁有了“耶穌受難地”的綽號。盡管基督教徒們都知道耶穌的受難地在耶路撒冷,但很多人還是踏上了去馬泰拉的朝圣之旅。因為這里依稀可以找到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的影子。
耶穌沒有在這里受難,但這里確實有過人間普羅米修斯的蹤跡。因為長期的貧窮和落后,這里曾經是一個流放囚徒的地方。最后的一位被流放在這里的,是墨索里尼時期的一位意大利反法西斯作家卡爾洛·萊維(Carlo Levi) 。
夜色馬泰拉 燈光中的神秘
馬泰拉在一天中不同的時刻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黃昏時分城里的人們尤其是老年人會三三兩兩到古城的中心廣場散步,因為城市小,他們在街上走著走著就會遇到熟人,然后站在那里盡興地聊天,也許只是扯些家常瑣事,但看得出他們臉上的表情都很平靜滿足而愉悅。當地的犯罪率很低,警察也就管管亂停車之類的問題。就在老人們聊得如火如荼之時,Mat-era的夜燈被點亮了,就好像魔術師將大手一揮,天地仿佛都換了容顏。
整座城市被當作一個巨大的舞臺去處理,燈光的設計不僅充分考慮了勾勒建筑的輪廓光,在該突出建筑物細節的地方額外地補燈,還將整個城市的明暗對比都考慮了進去,站在高處眺望,整座古城就像個巨大的城堡,幽微的燈光襯得它很有神秘感。老城中心的重要建筑物也被各處光源勾勒得雄偉壯觀,遠處的泛光則將建筑物整體襯托出來,仿佛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即將上演。僅僅用光而沒有用其他任何外加的色彩就激活了城市的空間。
?
馬泰拉古城小巷
交通:
羅馬與馬泰拉之間每天有長途巴士往返,但班次不多(4班左右),所用時間較長(7-9個小時)。從巴里搭乘火車前往馬泰拉是最好的選擇,從巴里乘坐Calabro Appulo Lucane私鐵線到達馬泰拉需要1個半小時,每天8-10個班次。另外,從塔蘭托和巴西利卡塔區的首府波坦察也有公共汽車發往這里。
馬泰拉共有三個車站,離洞穴區最近的是馬泰拉中央車站(Matera Centrale),而從巴里前來的火車會停在位于市中心Piazza Matteotti廣場地下的Matera Villa Longo車站。
旅游咨詢處:
提供詳細的城市地圖,免費領取。
地址:Via dei Viti de Marco 9
電話:39(0835)331983
開放時間:9:00-13:00;16:00-18:30;周六下午及周日休息
住宿:
來到馬泰拉你必須要住那些開在石窟中的賓館,一個個房間往往就是原來的一戶戶人家,連門牌號都沒有改變。住在舒適的巖洞里還沒有入睡,坐在巖洞餐館里還沒有享受當地美酒和美食,仿佛思緒已經回到了遙遠的古代。
?
?如今游客也可以住進馬泰拉石窟
美食:
馬泰拉的美食遠近聞名,這里是 “薩西恰”香腸的故鄉,當地烹飪是以草、蔬菜和薩西恰豬肉腸為基礎的菜肴,在很多地方也叫“盧加內加” (luganega),因為古時候巴西利卡塔叫做盧卡尼亞 (Lucania)。葡萄酒中最突出的是阿里亞尼克 (l'Aglianico del Vulture),配肉飲用最合適。另外,用當地產的肉質厚嫩的燈籠椒做成的傳統菜肴Peperonata也非常值得一試。
Ristorante Le Spighe
當地最好的餐廳之一,經營巴西利卡塔地區傳統菜式。
地址:Via Lucrezio,sn,75100 Matera
電話:39(0835)388844
娛樂:
復活節夜里,更著一群人手持蠟燭在古城里漫游,每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就有人跳出來給你講個鬼故事。
旅游路線推薦:
羅馬(ROMA)——巴里(BARI)——阿爾貝羅貝洛(ALBEROBELLO)——馬泰拉(MATERA)——塔蘭托(TARANTO)——布林迪西(BRINDISI)——萊切(LECCE)—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 DI CALABRIA)
?
意大利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