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柏林,很多中國人都會想到東西柏林的歷史和柏林墻的遺跡。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如今的柏林還有一個特別的綽號———世界“單身之都”。
?
?
單身人口高達54%
當《環球時報》記者幾年前第一次來柏林時,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年輕人特多。如今,柏林街上跑的“小”汽車也漸漸成為主流。穿著鮮亮的白領或生意人,開著兩人座的smart汽車或mini汽車。街道兩旁是各種各樣的廣告牌,上面多是成功的單身男性或女性,廣告語也經常出現這樣的話:“自由,特立獨行,成功!單身貴族多么瀟灑!”而在幾年前,廣告牌上唱主角的多是溫馨的家庭。
柏林房地產管理部門的統計顯示,柏林內城近80%的住戶是單身住戶。而買得起房的家庭紛紛在柏林市郊安家置業。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德國單身人口呈增長趨勢。目前,單身人口占德國總人口的大約21%,而柏林更是高達54%。與世界大多數城市的單身者相比,柏林單身者喜歡標新立異。年輕單身者不僅愛穿出自己的個性,還愛帶單身戒指。記者在柏林赫爾姆霍爾茨廣場母嬰咖啡館的花園里,曾看到一些嬰兒車上系著一個綠色蝴蝶結。原來這是柏林單身母親的標志,表示“我是一位母親,但我是單身”。
?
單身服務一條龍
《環球時報》記者在柏林常住,也一直過著“單身”生活。通過體驗日常的“單身一條龍”服務,記者發現柏林的單身生活既“簡單”又“充實”。下班后,當有孩子的同事趕著去學校接孩子時,單身者往往走進健身館健身。健身后,與一幫同是單身的朋友去單身酒吧、單身飯店用餐。飯后,可以去單身影院看場電影,那里拒絕情侶入場。有的還分女性場、男性場。
周末時,單身者活動更多,比如可以去參加各種單身派對,如30歲單身派對、40歲單身派對等。喜歡熱鬧的可以去風格迥異的迪廳、酒吧等專為單身人士設立的俱樂部。還有數不盡的藝術展覽等著單身者參與。難怪,一位柏林的文化官員私底下對記者說,單身貴族促進了柏林的文化。而那些有兒女的家庭只愿呆在家里看電視。
在柏林,還涌現出一系列為單身服務的項目,如帶狗散步、安警報系統、為你澆花或在宿醉時給你送藥和咖啡等,應有盡有。很多超市也定位為“單身超市”,購物的以單身者為主。這里的包裝以小、精為特色,如蘋果是幾個一起賣,魚肉切片賣等。
甚至,連不少柏林的家庭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分居”生活,雙方只在周末一起生活,平時獨居,孩子則輪流管。有的在一個家里,妻子和丈夫都有自己的“獨立區”。一對“分居”的夫妻對記者說,這樣可以保持夫妻生活的新鮮感。
單身被指浪費資源
很多德國媒體包括發行量最大、總部位于柏林的《圖片報》都一直在為單身者鼓勁,稱單身者獨立、自主,不受牽絆,能有效拉動經濟。相反,有家庭的人反而成為“落伍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柏林的單身者潮流。然而柏林不僅有大批事業成功的年輕單身貴族們,更多的還是那些失業者。柏林的失業率一直高居德國大城市之首,很多人為了能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無暇顧及自己的感情生活,遲遲未能走進婚姻殿堂或者草草結束了自己的婚姻。
《圖片報》曾在封面用大標題寫道:德國是世界悲觀主義的冠軍。而柏林又是德國最悲觀的城市。加上一些人害怕婚姻的枷鎖,男人離婚后往往負債累累。而新興的女獨身主義群體,則以美國電視連續劇《欲望城市》里的新新女郎為榜樣,標榜獨立自由。不過,德國環保部門對柏林單身比例過高提出批評,認為單身是一種浪費現象。統計數據顯示單身者一年制造的垃圾要比三口之家中的一名成員多出600多公斤。另外,5個單身者要比五口之家一年多燃燒61%的天然氣、多消耗55%的電和多購買39%的日常必需品。而且單身生活帶來的持續走低的出生率也讓德國政府非常撓頭。(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