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歷來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壩州的北路重鎮。它處在北去河湟谷地,南下岷江、大渡河或東出嘉陵江通達四川盆地的三角區域,交通和貿易地位重要,歷來都是青藏高原與內地發生溝通與交融的前緣地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
在史前時期,若爾蓋是中華民族重要族源“古羌人”繁衍發祥的重要場所,屬西戎范圍,先秦時,為析支河曲羌戎轄地,南北朝屬吐谷渾,唐朝初年為松州羈縻,貞觀十二年為吐蕃所據,元朝時于今求吉鄉境內設潘州,明代屬松潘衛,清朝受松潘廳漳臘營管轄,民國時期屬松潘縣。1953年6月,建立過渡性縣級行政機構若爾蓋包座行政委員會。1956年7月正式建縣,隸屬于阿壩藏族自治州。若爾蓋因人名得部落名,相傳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贊(815—838)時期,派大臣噶·益西達吉征伐邊境留守今若爾蓋地區,其后裔若巴蓋登主管錢糧賦稅,百姓簡稱其名為“若蓋”,后遂得名若爾蓋,隨后又發展為若爾蓋嫩哇、若爾蓋多瑪等部落。
?
同時,若爾蓋也是西藏文化三大區域之一——安多文化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