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越南最大的城市,西貢這名字,可以帶起一串意味深長的聯想。1975年以后她被稱為胡志明市,但是我發現這名字只在越南北部通行,到了南部,人們還是習慣說西貢。
大巴在范五老街停下來,我背起背包開始沿街找客棧。這里街巷縱橫,密密匝匝的房子既是民居,也是眾多背包客的容身之所。連續看了五六家,最后我在一個小巷深處找到了一間便宜的民居客棧,主人一家住樓下,客人住樓上,價格不過6美元一天。條件雖然一般,但因為是民居,很多設施倒很方便,房間里甚至可以用網線上網。
熱心的女主人英語講得不錯,在她的指點下,我大致敲定了第二天的行程,又在小巷邊上的一家旅行社預訂了湄公河一日游。
?
?
雨水斷斷續續下了一夜,早晨天色還有些陰沉。我叫了一輛出租車,前往戰爭犯罪博物館。客棧女主人告訴我,這段路程的出租車費最多只需要3萬盾,但睡眠不足讓我有點發暈,以致于把司機報價的fifty自動在腦中編譯成fifteen,結果不得不奉上5萬盾。其實路程很近,這錢就當是見識地頭蛇的厲害了。
戰爭犯罪博物館并不大,院子里露天擺放著當年美軍的飛機和坦克,小小的模型一般,但卻是貨真價實的戰爭工具。室內展廳分成幾個部分,大多是黑白的歷史圖片,也有一些數據展示和反戰題材的雕塑。時光如果倒流數年,我應該沒有足夠的勇氣直面那些血淋淋的歷史鏡頭,但現在卻強迫自己去看,看看炮火如何無情,生命如何脆弱。
難得的是博物館的主題扣緊“戰爭犯罪”,沒有刻意強調侵略戰爭中常見的民族立場。二樓的展廳里有一幅圖片,是在當年的戰爭中失去生命的戰地記者、宣傳人員,密密麻麻的幾乎占滿了一面墻,有越南人,也有美國人。大部分越南人都很年輕,大部分美國人都很資深,他們試圖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最真實的殘酷,結果自己的生命也從此永遠定格。
我在這幅圖片前留影,為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情緒。生命本如浮萍,無辜無奈無助,有多少死于非命的恐懼,就有多少貪戀生命的理由。惟有直面的勇氣,才有穿透的眼光,惟有悲憫的胸懷,才有舍身的力量。本來可以置身事外,本來可以事不關己,甚至本來可以用別人的鮮血澆注自己的鮮妍,結果卻主動踏向死境的人,總是讓我心生景仰。雖然我知道人類總是健忘,事過境遷后現實就開始張狂,就像博物館里高價出售的子彈殼,不知道還有誰會聯想到殺人的利器,歷史的悲愴,生命的憂傷。
比圖片更震撼的,是實景遺址的展示。“虎牢”應該是當年美軍關押越共以及硬被指認為越共的普通百姓的地方,狹小密閉的牢房里,有令人望之生畏的蠟像,有詳細的酷刑介紹,有用中文寫在墻上的獄中詩原跡,還有當年確實使用過的斷頭臺原物。陰雨霏霏的天氣,眼前的場景讓我不寒而栗。拋卻政治之爭,拋卻宣傳目的,想到人類會發明花樣百出的酷刑,還單單用來對付同類,就覺得人性潛藏的陰暗殘忍,深不可測。
飽受磨難,也容易催生堅毅不屈。博物館的介紹文字比我一路上見過的其他地方都齊全,包括了中文。在虎牢里,我看到有學生模樣的人在認真地做筆記。越南,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越來越讓我覺得有如磐石,不可小視。
我也仔細看了一下在虎牢里展出的真實歷史。那些被殘酷折磨的犯人,很多名字里都帶著個“文”字。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鮮活的,滴血的靈魂,我除了唏噓,還是唏噓。
離開戰爭犯罪博物館時,我翻開了展廳里厚厚的留言本,那上面有各種筆跡各種文字,基本上都指向不要戰爭的愿望。我也拿起筆,寫下了同樣的,遙遠的理想。
?
?
?
因為下雨,我被困在戰爭犯罪博物館,等走到對面的獨立宮,已到了中午休息時間。越南人似乎很注重午休,很多景點中午都是關閉的,幾乎和獨立宮正對門的紅教堂也是如此,我只能在外面左右高低,上下來回地給這座胡志明市著名的地標拍照。
紅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曾經被法國殖民統治的越南應該有不少天主教堂,從下龍灣回到河內時,我就在路上見到一座。但最著名的還是西貢這一座。通身用紅磚建造的紅教堂,真名叫圣母大教堂,這是一個很法國的名字,一如它的外形。兩側尖尖的塔樓,高聳入云,仿佛直達天堂。教堂前那座龐大的圣母瑪利亞雕像據說也有57米高,人在下面費盡力氣地抬頭仰望,也只能看清楚圣母長袍的下擺。
圣母像周圍鮮花環繞,綠草茵茵。不少人悠閑踱步,拍照嬉戲,這里儼然是一個小小的休閑區。附近還有一塊更大的綠地,仿佛是不設圍墻的城市公園。婆娑的綠樹分隔開道路和草坪,猶如分隔開兩個世界。草坪上有談心的戀人,有背著吉他的年輕人,道路上卻是呼嘯的摩托車流,來去匆匆的神態。這情形讓我想起初抵河內的感覺,號稱“東方小巴黎”的西貢,其實也有很多中國元素。建筑物里面常有中國文字和擺設,還是很傳統的那種。我住的客棧旁邊就有一家人,門口貼個中文匾額“總要夠運”,非常直白,廣府味十足。
而建筑的外表,就偏重于西式了。這城市,給我的感覺非常“混血”,中西合璧,經過本土的萃取吐納,就成了越南最時髦最聚人氣的地方。
紅教堂旁邊的中央郵局就是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筑,外表布滿精致雕塑,大廳的圓拱天花富麗堂皇,很有氣派。這個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郵局,一向受背包客青睞。不收門票,也沒有中午關門休息的不便,既是個性鮮明的旅游景點,又是實用便捷的服務場所。這里不僅提供郵政服務,還提供貨幣兌換,設有免費的信息查詢柜臺,還有出售旅游工藝品和紀念品的小商鋪,價格比外面的低廉很多。寬敞的大廳里聚集著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游客,有人在發明信片,有人在華麗的電話隔間里打電話,有人興奮地到處照相,還有人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長椅上休息納涼。郵局里人員見慣不怪,都在專心致志地埋頭工作,來來去去的游客,在他們眼里就像空氣一樣自然。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逗留了很久才離開。步行穿過半條街,去尋找市政廳,攻略上說的另一座典型歐式建筑。但在我看來,市政廳并不比路上的其他歐式建筑更特別,里面是否特別堂皇,我不知道,因為作為游客我不能進入,只能在外面那一片花木蔥蘢的空地閑逛。
剛好碰上一個攝制小組,主持人對著鏡頭侃侃而談,雖然說的是越南話,我還是聽到西貢這個詞反復出現。明明空地上就有胡志明和越南孩子在一起的雕像,明明中央郵局里最顯眼的也是胡志明的大幅畫像,明明這個城市就叫胡志明市,但顯然西貢這個舊名字還是占了上風。
?
?
?
下午,我回到了已經開門的獨立宮。
圍墻圈出很大的一片區域,圍墻內是大片的綠草地和一座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四層建筑。這就是獨立宮,當年南越政權的總統府,樣子普通得讓人失望。
但內里卻是大有乾坤。
參觀路線都在墻上標示著,需要依照箭頭順序行進。我開始以為這只是身份的象征,后來卻發現實在是為了照顧游客。看似普通的獨立宮,里面四通八達機關互通。一樓似乎是聚會場所,包括宴會廳、會議廳之類。二樓是總統、副總統處理公事的地方,包括辦公與會見的居室,布置得并不復雜,但是每一樣擺設都透著堂皇的氣派。三樓的功能應該更私密一些,大概是內眷們經常出入的地方,包括總統夫人接見室以及娛樂室等等,中西合璧的“混血”風格很明顯,不但有大大的陶瓷花瓶,娛樂室里還放著一副麻將。比麻將更令我驚訝的是私人電影院旁邊的天臺上停著的一架直升機,顯然方便當時的南越領導人隨時逃亡。
在四樓可以俯瞰這飛機。總控制室也在四樓轉角,我尤其想不到,從四樓還可以直通地下室。這棟外表平平無奇的大樓,原來身兼數職,既是豪華的總統官邸,又是休閑的娛樂天地,更是神秘的作戰堡壘。這樣的功能組合,的確相當詭異。
地下室應該才是獨立宮真正的充滿歷史感的核心。這里就是一個隱蔽的作戰指揮部和避難所,完全封閉的空間,幽深迂回的長廊,穿行其中,氣氛很有些陰森壓抑。一個個方格子般的小房間,擺放著那個年代的桌椅、電話機、電報機,古老的金屬器具,在燈下散發出冷冷的光,色調沉郁的作戰地圖,看起來相當冷峻。墻上的日期,定格在1968年的某天。人一走進來,就猝不及防地回到短兵相接的戰時歲月,完全來不及準備,神經就緊張了起來。
據說今天的獨立宮完全保留了1975年北越軍隊攻占進來時的樣子。走進獨立宮的一個個角落,感覺就像走進某場老電影。想像當年住在這里的人,一邊營造歌舞升平的假象,一邊惶惶不可終日,計劃著隨時逃亡。歷史與政治從來有如電影,劍拔弩張,扣人心弦。
?
?
(胡志明市的獨立宮)
獨立宮最終成了統一宮,統一宮里的直升機靜默著,看著西貢成為胡志明市,看著胡志明市繼續引領著越南的最新潮流。
?
?
?
離開獨立宮,我又去了紅教堂。有人在喂鴿子,停在教堂尖頂上的鴿子,飛下來又飛上去。陽光比上午明亮了一些,鴿子在天際間盤旋,場面很是壯觀。
?
?
(紅教堂前的圣母像)
紅教堂也已經開門。走進去,發現跟華美的外表比起來,紅教堂的內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待了一會,我被人客氣地請了出來,原來今天紅教堂里有一場婚禮,馬上要開始了。
出游途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迎親隊伍,但是教堂婚禮我還從未親眼見過。以為碰到了好機會,走出門外才發現,隔著大門和圍欄,只能看到里面影影綽綽的模糊景像,聽到牧師用越南話宣讀的證誓,并不能得到更多信息。婚禮照片顯然是拍不了了,退出來,恰好看到一群似乎正在拍藝術照或進行什么宣傳活動的女孩。她們都穿著漂亮的奧黛,和傳統的類型比起來,質地更加輕薄,花色更加艷麗,款式細節上也有一些變化。看來西貢小姐總是走在這個國家的潮流尖端的,就算傳統國服,也要穿出新花樣來。
預定的行程基本結束,我要去市場逛逛了。濱城市場是這個城市最大的市場,從地圖上看離紅教堂不太遠。,我就一路問著人走過去。
又發生兩件怪事。
路上有人向我搭訕,一開口就說,I saw you in Nepal.
我看著這個印度人模樣的小伙子,有點迷糊。穿越了嗎?他在尼泊爾見過我?可是尼泊爾應該是我的將來時,而不是過去式啊。難道是什么酒吧的名字?
我有一瞬間想說,是啊,將來吧,將來我會去尼泊爾的,話到嘴邊卻變成中規中矩的,你認錯了,我從來沒有去過尼泊爾。
是嗎?小伙子似乎有點困惑。確認之后,他很有風度地走開了,臨走前還替我指了路。
在一個路口轉角,又一個意外發生。專愛在出行途中給我制造事端的相機,鏡頭來來回回自動伸縮,無法控制。
很巧,旁邊就是一個照相館。店員不會修理相機,但給了我一個修理店的名片,同時又說地方有點遠。我有些躊躇,據說市場晚上8點就會關門,而我明天要去湄公河,后天一早坐飛機回國,現在去修理相機,哪里還有時間逛市場呢?
就在這時,一位摩托車手把我的相機拿了過去。我有些吃驚,照相館的職員趕緊解釋,原來他是修理店老板的朋友,可以用摩托車免費搭載我過去。
那可真是無巧不成書了,我趕緊謝謝。原來修理店并不遠,店主很有經驗,很快就判斷應該是電池問題。我剛換上的備用電池確實如店主所言,充電時很快就完成了。正常充電時間應該在兩個小時左右,太短是電池不行,如果太長,需要充足五六個小時,那就有可能是充電器的問題。
店主說得這么專業,我放心了。不算白跑,如果真的是相機有問題,我還非得這個時間來,因為店主說明天是周日要休息。而他那位名片上寫著“攝影師”的朋友,剛好是賣電池的,也沒有借機向我推銷他的電池。雖然為了穩妥起見,我把兩個人的名片都要了過來。
這一次得到了兩個厚道人的幫助,我運氣還真不錯。那位攝影師兼賣電池的摩托車手,繼續免費把我送到了濱城市場。
?
?
?
確實是個很大的市場,各種貨品成行成市,琳瑯滿目。從日用品到工藝品,從小擺設到大包裝,衣食住行各色商品應有盡有。這里顯然不僅僅做本地人的生意,商販們應該很熟悉游客的路數了。我身上的越南盾所剩無幾,結果一路被告知可以用美元消費,只是具體的匯率,每一家店鋪都不同。
這么大的市場,迷宮一般,走進去人就開始迷失了。明明知道這里的東西比較貴,我又不擅長講價,卻還是沒能抗住巧嘴商販的轟炸,最終兩手拎了沉重的大包小包出來。其中最多的錢用來買了咖啡。那位巧舌如簧的女商販會講不錯的中文,幾乎不給我思考的時間,就自作主張把一公斤最貴的咖啡豆磨成粉,加上兩盒速溶咖啡,最后扯下兩個滴漏壺塞到我手里,很慷慨地說,附送的。
末了,塞給我一張名片。一看,上面還有日文。女老板看來走的是國際路線,干脆利落的做派,很有長袖善舞的氣質。
最后一路問人,終于在龐大迷宮里找到了合適的出口。原來濱城市場離范五老街很近,即使拎著這么多東西,步行回去也沒有太大問題。這一天的行程,至此圓滿地劃了一個圈。
?
?
(背包客鐘愛的中央郵局)
(很有歐式風格的市政廳)
(穿著花色奧黛的姑娘)
?